时间:2022-09-11 15:10:49 | 浏览:3283
央广网北京12月20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举措。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强调,杜绝“一刀切”,坚持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障群众取暖。
但近日,多位居住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区古城内的群众给央广新闻热线4008000088反映称,由于古城内设有大气监测国控点位,当地为了数字好看,在推进清洁取暖过程中,一味强调清洁,而忽视取暖效果,甚至采取禁止烧柴、封堵炉灶等极端手段,导致部分老人和困难群众挨冷受冻,引发群众质疑。
河北山海关古城推进清洁取暖,居民们有话说.mp35:11 来自央广网
△山海关区近日的天气预报显示,17日的最高温度为零下2度
12月17日,是古城今年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据气象数据显示,当天最高温度零下2度,最低温度零下8度。中午12点,记者来到古城西五条胡同的牛大爷(化名)家。记者随身携带的温度计显示,此时他家温度不到7度。
△12月17日中午12点,古城内一户人家的室内温度不到7度(总台央广记者 管昕 摄)
71岁的牛大爷说,他早晨起床的时候,室内温度只有5度。“早上起来是4度或5度这样,现在7度。暖气片开开,温度也上不来。烧柴火都不行!不让冒烟,咱也没冒。老百姓就挺着呗,没辙!”
△17日晚,古城西五条胡同牛大爷(化名)家的炉炕冰凉,室内温度5度(总台央广记者 管昕 摄)
牛大爷和76岁的姐姐还有尚未成家的儿子一起生活。记者在他家看到,破旧的老房里,即使是大白天,房间里也比较昏暗,炕上卷着两床被,记者把手伸进被子里,明显感到潮湿,炕也是冰凉的,当地政府免费发放的电暖器堂皇地挂在墙上。
牛大爷说,电暖器不光费电,散热效果也不好,即使打开,屋里的温度还是上不去。各级领导也到他家来过几次,除了巡查禁止烧煤烧柴之外,主要是动员他家把炉炕改为电水暖炕。
“解决老百姓取暖问题,光安那个起不到作用。电水炕也能用,光是炕热乎了,屋里不行啊。不瞒你说,晚上我站在房间里头,我都哆嗦。”牛大爷说。
牛大爷的儿子说,他晚上睡觉经常被冻醒。牛大爷还告诉记者,清洁取暖改造是好事,大家都支持,但不能“一刀切”,禁止烧煤可以,但不能连柴火也不能烧。最让他担心的是,过几天温度再低一些,水管冻了怎么做饭。
△古城西五条胡同牛大爷(化名)晚上睡觉铺的是当地政府免费配发的电褥子(总台央广记者 管昕 摄)
牛大爷说:“气温一低,水管就冻了,老百姓生活吃不了饭,就说现在改造这个是好事,你不能‘一刀切’,这个方法,老百姓有的还真受不了,老百姓得生活,冬天得取暖,去年我的屋里头暖壶底下冻冰,去年多多少少还让冒点烟,今年不让冒烟,老百姓真不好办。”
当天,记者又随机来到山海关古城里东安家胡同的一户人家走访。一进房间,头发花白的女主人郭大娘就禁不住诉苦:她的儿子是二级残疾,不能受冻,电褥子和电暖器,她家必须得24小时都开着才行。用液化气做饭,用电取暖,成为今冬家庭开支的负担。
郭大娘:24个小时不能停,停了,他受不了。
记者:你一个月用几罐气?
郭大娘:一个月起码得两罐。
记者:两罐气多少钱?
郭大娘:240元。弄个热水啥的,全得用气。
记者:这一个月光电暖器得多少钱呢?
郭大娘:得一千三四吧。24小时全开着,一会也不能歇着。费电,烧倒不起!
△山海关古城东安家胡同一户居民家中炉灶被封堵(总台央广记者 管昕 摄)
△部分居民表示,2019年当地政府为推进清洁取暖集中免费配发的电暖器散热效果不佳(总台央广记者管昕摄)
郭大娘的儿子章扬(化名)坐在炕上,插嘴说,前段时间,当地有关部门把家里的炉灶给封了,冻得他直哭。
章扬:政府给灶炕都堵了,连个布告都没有。不堵不行,冻得我直哭。
记者:这是你家灶炕给堵上了,这是啥时候堵的?
郭大娘:堵有半个多月了。不让烧柴火,不让冒烟。液化气120元1罐,吃喝拉撒都在这呢。电费也没给报过,国家60%,我们掏40%,月月给我们添也行,我们是先掏钱,也掏不起啊。
12月17日、18日,记者随机走访和电话采访了古城内的十几户群众,不少群众对当地推进清洁取暖工作的方式方法颇有怨言。
居民1:给几个破垫子,不让烧煤,还不让烧柴火。自己冻着呗,没办法啊。
居民2:全屋的电暖器根本就带不起来,那暖气片白搭了。
居民3:反正每个月光电费就得小500块钱。我们老百姓承受不起,根本不敢点(用电)。
记者记录了受访群众家中的室内温度。齐家楼胡同一住户的室内温度为11度,东安家胡同一住户的室内温度为13度,不少住户室温未超10度,居民在家需要穿着厚厚的棉衣或钻在被窝里。
△山海关古城西安家胡同一户居民家中炉灶被封堵(总台央广记者 管昕 摄)
多位受访群众表示,当地政府免费配发的电暖器取暖效果不佳,且完全靠电取暖的成本较高,即使给予电费优惠和相应的改造补贴,一些群众还是承受不起。而古城内禁止冒烟的严格规定、强行封堵炉灶的做法,更让群众反感,质疑清洁取暖“一刀切”政策。
得知记者来采访,19日晚,山海关区有关领导特意带领记者走访了两户群众,两户人家一再向记者申明对取暖效果满意,但仍然希望当地有关部门尽快兑现电费补贴。
山海关古城是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老城区。古城内约4300户的房产中,冬季居住的约1700户,其中集中供暖户仅有265户,且存在着老人多、平房多、生活困难家庭多的“三多”现象。
对于部分群众质疑,当地如何回应?禁柴封灶,环保管控加码的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2019年开始,山海关区在古城区域内全面禁煤。今年开始,环保管控升级,全区域也禁止烧柴火,家中烟囱不准冒烟,这引起部分群众的反感。
△山海关古城区域加强全面禁煤的政府通告(总台央广记者 管昕 摄)
根据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对外发布的《高污染燃料目录》,工业废弃物和垃圾、农林剩余物、餐饮业使用的木炭等辅助性燃料均不属于目录管控范围。此外,记者查询秦皇岛市政府和山海关区政府官网,当地和有关部门从未发布过禁止烧柴取暖的通告。
虽然山海关在印发的文件中,从未禁止烧柴取暖,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口头明令禁止。18日,记者以古城居民为名,电话联系到山海关区清洁取暖服务保障热线。值班人员明确表示,古城内不准烧柴,这是区里规定的。
值班人员:城里不让烧柴火,这区里有规定,影响大气污染。
记者:如果说家里面特别冷的话,你们能想办法救助一下吗?
值班人员:我们也没有办法。咱城里都这样,我们家也城里的,我妈我爸也城里住,我们家也有电暖器,那没办法,到冬天我妈我爸就上我家住来了。确实都反映,但是咱这也没办法,也不是说一下能解决的,咱自个暂时先想想办法吧。
山海关区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而秦皇岛市清洁取暖服务保障热线的值班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农村可以正常烧柴取暖。比如记者走访到的北戴河区甘各庄村、海港区北杨庄村等地,均可烧柴或者其他生物质能取暖。
为何山海关古城禁止烧柴取暖?虽然山海关区政府的相关领导对记者表示,古城内不让烧柴,只是倡导,不是强制禁止。但记者追问为何封堵炉灶,相关人员却始终回避,未正面解释。
当地一位干部告诉记者,禁止烧柴取暖、封堵炉灶,相关领导干部明知这不符合政策要求,但仍然强制执行,根本原因是古城内有国家级大气监测国控点位,为了数字好看,区里只能环保管控层层加码。“晚上七八点钟工作人员看谁家冒烟去敲门,人家都不给开门,就知道你去了不干别的事,就告诉人家别烧了,老百姓就一句话,我太冷了。”
知情干部还告诉记者,不仅仅是古城内,山海关古城外的其他村庄,目前可以正常烧柴,但临近古城国控监测点位的一个村庄,也不让烧柴和其他生物质,就是为了确保监测点位的环保数据达标。“就是为了想尽一些办法把数值降下来。现在就是不让老百姓烧柴,就为了12月份最后一个月的数据,每年都这样,去年也是这样,今年可能达不到环保任务,所以管控更严了。”
山海关区一位要求匿名的领导干部对记者表示,古城内国控点位的环保数据,如果不好看,确实让主要领导压力非常大。
为确保古城居民冬季取暖,当地对外宣称,制定补贴方案,推动电力改造,还建立了包联帮扶制度。其中提到,由53家区直单位对古城内544户有炕户进行包联帮扶。知情的干部告诉记者,所谓的帮扶困难户和有炕户,实为管控,严防死守,禁止烧柴取暖。“为什么专对有炕户进行包联呢?就是因为有炕,老百姓才会烧。就是要对这些人进行包联,就是劝服。这些(宣传)信息就是这么冠冕堂皇,没有实打实的内容。”
△山海关区政府官网对外发布的宣传信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截图)
当地政府官网发布的一则宣传稿也印证了这一点。
根据山海关区政府官网12月7日发布的消息称,区行政审批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现场办公,对人民胡同10号、兴顺胡同12、13号封炉灶进行“回头看”再封堵,坚决避免私自烧煤、烧柴行为发生。
△12月7日,山海关区政府官网称,对古城内的相关胡同封炉灶进行“回头看”再封堵(总台央广记者管昕截图)
采访中,多位从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坦陈,推进清洁取暖过程中,如果损害了群众的直接利益,就是舍本求末、形式主义。
一位业内人士说:“(古城)那个地方有一个国控监测点位,出于保这个点位的原因,在这个地方努力推行清洁能源。对比一下,如果在没有点位的其他地方,也采取了相同政策,还说得过去,如果其他地方松,这个地方紧,就有为了保环境空气质量点位弄虚作假的嫌疑。”
山海关古城推行清洁取暖本是好事,该如何长远解决环保和民生“打架”的矛盾?有关事情进展,中国之声将持续关注。
提供新闻线索,欢迎您拨打新闻热线4008000088。
央广网北京12月20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举措。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强调,杜绝“一刀切”,坚持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实事求是、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针对此前媒体报道的河北山海关清洁取暖“一刀切” 导致部分群众挨冻的问题,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今天(23日)表示,生态环境部对此高度重视,已经组织专门人员调查了解情况,督促地方迅速进行整改,并将继续关注整改情况。生态环境部
昨天(20日),中国之声独家报道了“河北山海关古城清洁取暖被指‘一刀切’,禁止烧柴取暖、封堵炉灶导致部分群众挨冻”一事。报道播出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当天召开区委常委会,全面深入反思,深刻吸取教训,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问题
“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而通过立法的规范和引领,才能统筹保护、利用、传承和发展……8月24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这也是我市历
#微游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这么近那么美周末游河北##大美秦皇岛 奋进新时代#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是中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以“天下第一关”享誉天下。古有“畿辅咽喉”、“两京锁钥”之称,现在是华北、东北两大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
6月24日晚,“2022夜宴·山海关浑锅文化节”在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广商火热启幕,浑锅宴、红伞市集、后备箱市集、童心市集、老艺人说唱、非遗展演……各项充满了山海关地域文化特色的惠民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尽享盛夏古城的独特魅力。6月24日——7月3日
来源:人民网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余璐摄人民网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余璐)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北山海关古城清洁取暖被指‘一刀切’,禁止烧柴取暖、封堵炉灶导致部分群众挨冻”一事。12月23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
燕赵大地绿荫遍野,风暖昼长横塘新荷,花丛蝶忙让我们心持一念,云游河北初夏撕开了山海关一个缝隙瞧生命热烈花草在阳光下恣意生长灵魂自由笑声在山海关古城回荡山海关初夏的味道山海关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
今天冬至,岛妹看到一则新闻,秦皇岛山海关区古城区域全面禁柴封灶、家里烟囱不准冒烟,致使部分老人和困难群众受冻,居民在家要穿厚棉衣,高昂的电费气费也成了家庭负担。诡异的是,当地政府官网上从未发布过禁止烧柴取暖的通告,禁令只是口头传达。这不禁让
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近日,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区古城采取禁止烧柴、封堵炉灶等“一刀切”手段,引发网友热议。12月20日,当地街道办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目前是以鼓励和倡导为主,没有明文规定禁止烧煤烧柴。居民:不能烧煤柴取暖,只好开空调此前有报
工作人员走入街巷宣传《条例》。“咱们这里修缮改建房屋,要依法依规,古城里的老房子有《条例》保护了。”9月1日,山海关区司法局工作人员走进古城街道办事处辖区,入户走访居民,发放《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古城保护条例》宣传单。当天,这一《条例》正式施行
#这就是幸福河北##我的小幸福#漫步“十里灯海”,游逛红伞集市,7月20日至8月20日夜秀山海关解锁古城全新游览模式~山·海·关多个板块,多重精彩点亮你的夏夜!壹网红打卡地灯火璀璨的百年古城,通往天下第一关的必经之路上铺设了“十里灯海”。这
河北省地处中原地区,位于黄河以北,不仅有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是许多历史英雄辈出的地方。河北十大著名景点1、山海关,2、北戴河,3、西柏坡,4、承德避暑山庄,5、野三坡,6、五台蒙古营民俗度假村,7、娲皇宫,8、白石山,9、清西陵,10、。
#大美秦皇岛 奋进新时代##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山海关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境内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老先生曾盛赞山海关
山海关区大力发展“夜经济”。通讯员孙航摄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 通讯员孙怡、关清天)日前,山海关区人民政府与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签署海上风电项目投资框架协议,计划总投资110亿元。这是秦皇岛市推动海上新能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