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15:12:07 | 浏览:1605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关隘以其险峻和成为内地与塞外相连接的节点而驰名于史书之上。我们以这些关隘为界,俗称为“关内”和“关外”。而在这些以“关”命名的地区中,多少残酷的战争厮杀成为一个个经典的历史故事或者说历史传奇。
山海关旧影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是扼守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闻名天下。
从隋筑古渝关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徐达距古渝关东六十里重新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是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素有“两京钥匙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美誉,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第一、二次直奉大战;长城抗战第一枪均在此打响,而抗战胜利后,山海关在国共两党对东北的争夺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八路军收复山海关旧照
1945年9、10月间,抗战胜利,国共的角力已经即越发明朗化,中共率先派出大批干部和部队,轻装疾行奔赴东北,依靠着在抗战末期收复并掌控的山海关,中共在出关人数和收复地区上,取得了最早的在东北的优势。
而蒋介石的国民党军则依靠着美国出动大量的运输机,也向华东和华北的关键防区运送了3个军的庞大兵力。与此同时,约有5万余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人员,登陆青岛、天津、北平和秦皇岛等地,以盟军名义,其实帮助蒋介石护卫重要的港口、机场,及交通和政治重镇。同样,二战后的国际势力对峙也在中国凸显了出来。苏联原本与蒋介石政府签有条约,当然,其目的也是为了以后能够在中国保持更多的利益,但此刻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与美之间如此紧密的关系,让全盘占据东北的苏联则不喜。
在青岛的美军
加之,历史上中共和苏联的关系,因此苏军在国民党军进入东北的问题上,设置了重重障碍。原本国民党军进入东北的方式,蒋经国、熊式辉向苏方提出,执政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必须要派出军队前来完成对东北的接受,军队将乘坐美舰分别于大连、营口、葫芦岛、安东等港口登陆,希望苏方根据中苏条约予以协助。在中国的苏方全权代表,苏军元帅马林诺夫斯基立即给予否定,他的理由是这样的:这样做不是根据中苏条约,而是违反了中苏条约,因为大连港将实行商业化,绝不允许军事登陆,至于营口、葫芦岛等地,苏军也无法保证国民党军登陆的安全,因为苏军至今也不了解那些港口的设备情况。马利诺夫斯基只是建议国民党军最好经由陆路进入东北。
马利诺夫斯基
1945年10月23日,彼得罗夫面告蒋介石,苏联政府不允许中国军队自旅大登陆的决定决不改变;
10月25日,国民政府外长王世杰通报苏联政府,中国军队将自营口及葫芦岛登陆东北;
10月27日,杜聿明及其保安司令长官部在葫芦岛海面遭中共军队武力袭击;
11月2日,杜聿明企图在营口登陆,遭中共军队炮火射击;
山海关再一次成为了中国大地上战争的焦点,因为它是陆地上内陆连接关东大地最重要的通道。
此时的山海关掌握在中共手中,也当然不会拱手相让出这个战略要塞,战火已经不可避免。为了打通北宁路,打开通向关外的陆路通道,国民党军开始调集精兵强将。
1945年11月5日,装备精良且富有战斗经验的全美械国民党13军和半美械装备的52军在杜聿明的指挥下,开始向山海关发起攻击。
实事求是的说,彼时中共则因为在东北迅速扩张,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中共最高层将希望寄托在先期进入东北的李运昌及其冀热辽部队,包括其掌握的在东北迅速扩编的队伍身上。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将锦州和山海关一线的防务交由李运昌负责。
李运昌对官兵做动员讲话
但和中共中央的愿望相去较远的是,李运昌开始了担忧,虽然其部因最早进入东北,在苏军的支持下,实力扩充很快,短短两月间就发展到8万多人,一时间声势壮大。但他心里没底的是,虽然部队人数众多,但整编尚在进行,扩编的部队人员良莠不齐。接受了一些日军装备仓库的物资进行了补充,却在山海关一带,兵力布防并没有那么集中,实际守备山海关的仅有沙克的两个团,且冀东地区的八路军部队,抗战中进行的多为游击战和运动战,打正规防御战的经验不足,能否顶住国民党军的进攻尚且是未知之数。
开国少将沙克
为加强山海关的防御,中共中央急调杨国夫率领山东七师以强行军的姿态接手山海关的正面防御,杨国夫,时年四十,安徽霍邱人,红军时期的团长,能征善战。其麾下七师也是山东八路军的主力部队,由矿工组成,爆破经验尤其丰富,并且拥有和日军和顽军作战的多年经验。
开国中将
此时的国共双方,都在战前盘算着对方的实力,对山海关之战都抱着谨慎的态度,杜聿明认为中共部队接收了大量关东军装备,拥有五万之多,中共方面也认为国军大约有五万之众,美械和半美械装备,枪口和炮口都开始瞄准着对方,大战一触即发。
1945年11月4日,国民党13军占领了山海关前的主要阵地,并向中共守军发出最后通牒,限令六日内撤出山海关,撤出铁路线100里,否则将发动大举进攻。
11月5日,国民党军开始了试探性攻势,在中共守军的反击下未能达成目的。
11月6日,山海关中共军队主动出击,歼灭了国民党军一个连的部队,缴获了一些美械装备,干部战士都爱不释手,连连称赞“这美国家什是好啊!”却也因此产生了轻敌的念头,国军不过如此的盲目乐观情绪甚至从山海关传到了延安,连毛泽东都认为国民党军不过是装备好,士气却低。
山海关之战中八路军炮兵阵地
然而这种乐观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杜聿明抵达前线,他很快发现了中共军队的火力强大只不过是手榴弹较多,装备并不优良。随即国民党军谨慎地组织火力,进攻前先是一通火力覆盖,将防御阵地全部摧毁。山海关的中共守军也吃了一惊,深感国民党的美械部队与过去根据地里的“土顽”根本不是一回事,火力十分强大。
彼时,美械装备的国军,军辖美式105毫米榴弹炮一营,每师辖美式75毫米山炮一营,每团辖1个迫击炮连和1个平射炮连,每营辖1个迫击炮排和1个火箭炮排,甚至步兵每排都配备1个60毫米迫击炮班。以这样的火力撕开刺刀步枪的八路军防线,实在是易如反掌。
时任七师副团长张宝杰曾回忆:“打了15天,堵住他不让他进来,不让他上东北,打不过,差远了,我们的火力照他差远了,他们的炮火厉害。原来我们打日本,看到电光火很多,其实照着他差得太远了。”而且杜聿明还亲自督战,随着国民党军数量逐渐增加到7万人,中共杨国夫部1万人的军队捉襟见肘,由于部队刚刚抵达东北,甚至还没有获得过休整,部队极为疲劳,在无根据地的地区作战,群众工作不易开展,没人送水送饭,伤员都找不到人抬,得不到他们的有力支持,导致部队整体战斗力削弱。
配属杨国夫部的其他部队,大多为新扩充的士兵,纪律意识淡薄,在国民党军的猛烈攻势面前,惊慌失措,一触即溃。
但即便如此,中共守军在山海关守卫中,仍然如铜墙铁壁,而且在防空全无,国民党军数量和装备上的优势,硬是没有退却一步。双方竭尽了全力,反复激烈地拼杀,枪炮声、厮杀声惊天动地。
11月13、14、15日,国民党军连续集中6个师的兵力,动用百余门大炮和几十架飞机,向我首山、角山、立郎庙等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杜聿明对两位军长石觉、梁恺命令:“宁可损失2个团也要攻克山海关”,并亲临前线督战。
但中共的阻击部队拼死迟滞7倍于己的强敌,仅14日一天就打退了10多次疯狂的进攻。至15日,山海关中共军队万以阵亡500余名优秀骨干的代价,依然将7万余众的美式蒋军主力止步于山海关前。
11月16日凌晨4时,杜聿明见山海关久攻不下,无法占领并通过山海关这一交通枢纽入关,在老蒋“不失时机,占领东北”急电催促下,集中力量,终于在九门口方向突破我防线,连夜率其部队偷越无人防守的城子峪口出长城进入东北。
而九门口、义院口先后失守,杨国夫部面临被合围的危险,被迫于16日当天迅速撤离山海关,沿北宁路后撤。
然而,杜聿明的北进行动已经迟了。杜聿明集团在山海关被中共军队整整迟滞了达22天之久,虽然在国民党军占领了山海关,却延误了蒋介石抢占东北22天。
在血肉绞杀争取来的22天时间里,中共开始从狂热到冷静,大批的干部和老部队迅速出关,继而再次布局、调整。虽然,国民党军在进入东北后,一度在短时间内,气焰嚣张。但也正是这22天的时间,让中共在东北完成了最关键的战略布局,熬过了寒冬,便是高歌猛进,席卷万里如虎。
是役,蒋军使用其精锐兵力共约7万人,拥有飞机大炮;中共军队万余人,武器装备的劣势不在一两个等级上。就是如此艰苦的作战条件下,坚守了22天后,主动撤离山海关。
国共山海关之战,打乱了蒋介石争夺东北的战略计划,为中共中央“进军东北、争取东北”赢得了宝贵时间,山海关保卫战延迟了蒋介石进入东北的日程表,他的速战计划破产,并遭重创。蒋介石哀叹:“进展迟缓,锐气大挫,损失太大。”
而仅仅只过了两年多的时间,林彪率领的中共四野,从东北再由山海关进入华北,这一次则是拉开了解放全中国的由北一路打到天涯海角的征程。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关隘以其险峻和成为内地与塞外相连接的节点而驰名于史书之上。我们以这些关隘为界,俗称为“关内”和“关外”。而在这些以“关”命名的地区中,多少残酷的战争厮杀成为一个个经典的历史故事或者说历史传奇。山海关旧影山海关,又称榆关、渝
河北省地处中原地区,位于黄河以北,不仅有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是许多历史英雄辈出的地方。河北十大著名景点1、山海关,2、北戴河,3、西柏坡,4、承德避暑山庄,5、野三坡,6、五台蒙古营民俗度假村,7、娲皇宫,8、白石山,9、清西陵,10、。
#大美秦皇岛 奋进新时代##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山海关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境内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老先生曾盛赞山海关
#跟着头条看世界#提起秦皇岛,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北戴河。1945年,毛主席首次到北戴河避暑,便喜欢上了这个地方,那一年《浪淘沙·北戴河》问世。这里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夏都,建起了各种疗养院,北戴河从此名声大噪!“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山海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军事重镇,在山海关东门镇东楼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天下第一关”。这几个字磅礴大气气势雄伟,然而我们仔细看着五个字的时候,发现“下”字最后那一点似乎有点不和谐,看起来也有点怪怪的。关于这个匾额,其实还有一段故事。天下
#河北文旅看图识景##激情冬奥相约河北##2021我为河北文旅代言#山海关修筑于1381年,也就是明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筑永平、界岭等关隘,并修建了山海关。后来抗倭名将戚继光又进行了多次修缮,才有了今天我们眼前雄伟壮美的“天下第一关
#跟着头条看世界#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但万里长城那么长,到底哪里最好看?或许不少人有同样的问题,所以人们也总结出了中国长城的三大奇观,即“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这三座雄关小娘子刚好都去过,它们都处于古时的咽喉要地,所以建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山海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开国元勋徐达在此建关设卫,留下了这座长城军事重镇,是明
#微游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这么近那么美周末游河北##大美秦皇岛 奋进新时代#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是中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以“天下第一关”享誉天下。古有“畿辅咽喉”、“两京锁钥”之称,现在是华北、东北两大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微游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沿着燕山山脉一路向东,就可抵达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山海关,不只是举世闻名的长城雄关,也是—座古城。这座古城有着独特的文化,美食也很有特色,其中代表就是“浑锅”对
旅行攻略景区山海关HAVE A NICE TRIP金秋十月 喜逢国庆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了山海关出游必备攻略如何玩转山海关一篇全get收拾行囊!出发!01HAPPY游览攻略一定要玩哒!!!NO.1:山海关古城天下第一关、钟鼓楼、王家大院……小
山海关区大力发展“夜经济”。通讯员孙航摄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 通讯员孙怡、关清天)日前,山海关区人民政府与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签署海上风电项目投资框架协议,计划总投资110亿元。这是秦皇岛市推动海上新能源产业
山海关明长城建于1381年至1644年,南起老龙头、北止九门口,全长27.639公里,建筑形式依地形分为滨海长城、平原长城、山岳长城、河道长城。长城沿线共分布有9座城堡、10大关隘、43座敌台、51座墙台、26座烽火台、12座墩台。山海关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秦皇岛地区重要候鸟栖息地及地理环境示意图。 (制图:顾燚芸 底图来源: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0年,七里海潟湖以往多达2平方千米的水产养殖池都被恢复为开阔水面。2020年秋冬候鸟迁徙季节,就有成千上万支鸻
央广网北京12月20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举措。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强调,杜绝“一刀切”,坚持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实事求是、